2026(第十九届)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

2026年4月24日-5月3日    北京·中国国际展览中心、首都国际会展中心

关闭
<返回
距离开展359
北京车展汽车零部件博览会banner

行业新闻

展位申请

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与北斗导航安全验证实验室成立

行业新闻 2025年03月24日

一、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

1.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
2025年3月,由中国科学院、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机构联合成立的“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”在深圳召开技术发布会,公布了新一代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。该技术采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,能量密度突破500 Wh/kg,较现有锂离子电池提升近50%,充电速度提升至10分钟充满80%。

关键技术突破‌:

  • 界面阻抗难题攻克‌:通过原子层沉积(ALD)技术,在正极与电解质之间形成纳米级过渡层,将界面电阻从传统固态电池的200 Ω·cm²降至10 Ω·cm²以下。
  • 超薄电解质工艺‌:采用卷对卷(Roll-to-Roll)工艺量产厚度仅5微米的固态电解质薄膜,解决了传统叠片工艺的良率问题。
  • 耐高压负极材料‌:研发锂-硅合金复合负极,理论容量达3500 mAh/g,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。

产业化时间表‌:

  • 2025-2026年‌:完成车规级验证,与蔚来、广汽等车企联合测试;
  • 2027年‌:实现规模化装车,首款搭载车型续航突破1500公里;
  • 2030年‌:成本降至100美元/kWh以下,全面替代液态锂离子电池。

2. AI大模型加速研发
平台同步启动“电池材料基因组计划”,基于华为云训练的材料研发大模型,已筛选出3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候选材料,研发周期从传统“试错法”的5年缩短至6个月。模型通过分析全球超200万篇论文和专利数据,预测材料性能的准确率达92%。

行业影响‌:

  • 安全革命‌:全固态电池彻底消除电解液泄漏和热失控风险,已通过针刺、挤压、过充等极端测试;
  • 车企布局‌:特斯拉宣布投资50亿美元建设全固态电池超级工厂,宝马、大众与宁德时代签署长期供货协议;
  • 资本市场‌:A股固态电池板块市值近3个月上涨35%,机构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8000亿元。

二、北斗导航安全验证实验室成立

1. 实验室功能与技术验证
2025年3月,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发起的“北斗导航智能驾驶安全验证实验室”在天津揭牌。实验室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定位的安全隐患,针对信号欺骗、多路径干扰等场景构建测试体系。

核心成果‌:

  • 干扰源识别大模型‌:基于海量实测数据训练,可实时检测99.7%的异常信号,误报率低于0.1%;
  • 抗干扰硬件模块‌:研发北斗三频段融合接收芯片,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至厘米级(水平误差±5cm);
  • 车路协同验证‌:在雄安新区完成100公里智能网联道路测试,实现隧道、城市峡谷等复杂场景的连续定位。

2. 行业标准与政策推动
实验室联合工信部发布《智能网联汽车定位安全技术规范》,要求2026年起所有L3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必须通过北斗安全认证。政策推动下,华为、高通等企业已推出兼容北斗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。

案例:特斯拉“幽灵刹车”事件溯源
实验室通过还原某起特斯拉Model Y在隧道内误触发自动刹车的事故,发现其GPS信号被隧道壁反射导致定位漂移。经算法优化后,同类事故发生率下降90%。

三、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

  •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‌:“全固态电池是电动化革命的终极答案,未来十年将重塑全球动力电池格局。”
  • 北斗总设计师杨长风‌:“安全是智能驾驶的底线,北斗将为全球车企提供可信赖的中国方案。”